广西水产渔药虚拟社区

夏日蛇出没,多人被咬伤!蛇伤急救手册赶紧收藏!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
近日,在福建省蛇伤救治中心, 49岁的马先生、56岁的老王67岁的老陈56岁的老马都因被蛇咬伤而入院了。


随着气温越来越热,这样的案例也越来越多



省人民医院外科、省蛇伤救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世军说,数据统计,2016年该中心就收治蛇伤患者近500例,这些都是重症的,还有数百例蛇咬伤轻症患者在急诊就处理了。时下已进入蛇咬伤高发期。


马先生和老陈在医生的救治下很快就出院了,老王和老马却没那么幸运。老王误信诊所“解毒血清”,致脚背大面积坏死;老马误用了错误的急救处理方法,至少还要治疗2周,坏死的组织才开始长新肉。


不少常见蛇咬伤民间处理方法并不科学,反而会造成二次伤害。


今年以来,还发现多起被冒名“抗蛇毒血清”延误病情的病例。此前收治的一个病人,据病人说该诊所医生给病人小腿局部被注射了数十针所谓的“抗蛇毒血清”,每隔两小时注射一针,向病人收费近15万元。不仅毒没解,导致足背溃烂坏死。另外一个病人被收取两三万所谓“抗蛇毒血清”,同样也是被延误了治疗。



民间处理方法不靠谱,那么我们在被蛇咬伤后该如何紧急处理?


先来认识一下毒蛇咬伤后的伤口:


毒蛇咬伤后齿痕呈“。。”或“,,”,且齿痕比较深


如果你的伤口是这样的

那恭喜你,那是条无毒的蛇,无毒蛇咬伤后齿痕多成排,且齿痕较浅。


1、确定毒蛇咬伤后首先要冷静

▲图为错误示范


不要惊慌乱跑,减少活动,尽可能延缓毒素扩散。


2、可以用火柴烧灼伤口破坏蛇毒(伤后30min内有效)。


3、在蛇咬齿痕处用利器切开皮肤即可,不宜太深,长度约0.5cm。


4、就近应用清水、河水、山溪水、泉水、冷开水冲洗伤口,有条件者可用肥皂水、盐水、茶叶水或双氧水冲洗伤口,及时清除伤口及周围的残存蛇毒。


5、用木条、绳子或布条等(取长形细木条,上肢用3根、下肢用3到5根)在距伤口5—10厘米的上端(近心端)处绑扎,以减缓毒素吸收。


▲上肢小夹板绑扎

▲下肢小夹板绑扎

▲冲洗

▲负压吸引

6、齿痕处可以用拔火罐排毒。


7、就地采草药外敷及内服,并及时送往蛇伤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。



常见毒蛇咬伤治疗误区

误区一:被毒蛇咬伤后“一旦放松绑扎,蛇毒就会攻心导致死亡”

王世军:很多蛇伤病人肢体坏死,最后被迫截肢都是因为绑扎过紧、时间过长后引起肢体缺血时间太长引起的。院前急救绑扎时宜使用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绑扎法绑扎。

 

误区二:被毒蛇咬伤后,咬伤伤口越大越深排毒越彻底

王世军:毒蛇咬伤的伤口切开不宜过大,最好小于1cm,切开皮肤即可,切开过深容易误伤深部血管、神经引起大出血和肢体功能障碍。如果有毒牙遗留应该取出。但如果发现齿痕咬伤处渗血不止,则不宜切开。

 

误区三:被毒蛇咬伤后应服用草药顿酒或配酒服用,解毒效果更好

王世军:饮酒一方面会加快蛇毒在体内循环,加速蛇毒扩散;另一方面饮酒后血管通透性增加,容易加重肢体肿胀,不利于后期肢体功能恢复,故被毒蛇咬伤后不提倡饮酒。

 

误区四:被毒蛇咬伤后应外敷中药即可,无需前往医院救治

王世军:火毒证毒蛇咬伤后易出现肢体肿胀、血水疱,外敷草药容易引起伤口感染,甚则局部皮肤坏死,重则可引起败血症、破伤风。局部有血水疱或破溃者不宜外敷中草药,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新鲜、洁净的中草药外敷。毒蛇咬伤多引起全身多脏器中毒反应,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治疗。

 

误区五: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治疗后就没事,无需进一步治疗。

王世军:目前我国抗蛇毒血清种类有4中,分别是抗眼镜蛇毒血清、抗银环蛇毒血清、抗五步蛇毒血清、抗蝮蛇毒血清。被毒蛇咬伤24小时内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才有治疗效果。此外,抗蛇毒血清只能中和游离的毒素,已跟人体结合的毒素,抗蛇毒血清是没有治疗效果的。


既然这么危险,小编带大家来认一认福建地区常见的毒蛇吧,大家要是不小心偶遇了,千万要躲开!


竹叶青蛇

福建地区常见别名:青竹蛇(闽南)、青竹丝、焦尾巴(福州、福清)、金线莲(建阳)

生态习性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,常栖息于山谷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埂杂草中,也发现于山区住宅附近的瓜棚和柴堆,垂直分布于海拔100m以上的丘陵和山区,晨昏性蛇类,多于阴雨天活动,晴天傍晚亦可见到,以傍晚及夜间活动最为活跃。


圆斑蝰

福建地区常见别名:古钱窗(闽南)

生态习性:生活在平原、丘陵或山区,垂直分布可高达海拔2100m,主要栖息在开阔的田野草丛中,茂密的林木中极少发现。炎热时躲在阴凉通风处,秋收时可在稻田活动,活动范围在夏季,昼夜都活动,闽南地区多见。


眼镜蛇

福建地区常见别名:扁颈蛇(闽北)、蝙蝠蛇(福州)、饭匙倩(闽南、闽西)

生态习性:生活于平原、丘陵、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中、山坡坟堆、山脚水边、溪沟鱼塘边、稻田、公路和住宅附近。属于昼行性蛇。 


尖吻蝮蛇

福建地区常见别名:五步蛇、棋盘(格)蛇(闽北)

生态习性:生活于海拔100-1300m的山区或丘陵等林木茂盛的阴湿地区,大多栖息于300-800m的山谷溪涧附近的岩石、落叶间或路边草丛中,在瀑布下的岩缝中、茶山、玉米地、草棚内堆粪上及稻田均有出现,晚上遇火光有扑火习性,属晨昏性蛇类,早晚活动为主,夜间多于白天。


银环蛇

福建地区常见别名:颠簸甲(闽南、闽西)、手巾蛇(福州)

生态习性:常栖息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水之处,特别是长有稀疏树木或小草丛低矮山坡、坟地、田埂、鱼塘处、石头堆下、路旁、倒塌较久的泥房子下、石头堆下,也可见于住宅附近和菜园。多于夜间在水边活动,常在公路上或农村小路上出现。 


来源:综合东南快报 林雅、《福建省人民医院蛇伤急救手册》

编辑:七七
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